生技投資 20140128 創投動向說明未來趨勢的新明牌

Posted by Unknown 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 0 意見
根據統計,在2013~2014年間,光是創投準備募集切入生技產業的資金就接近200億台幣之多,其中不乏過去集中在電子產業內的資金,由此可見創投除了看好未來生技產業的發展之外,更積極準備銀彈伺機切入。回顧2011~2012年間,創投產業關注的重點在於生技製藥及醫療照護上,其中2012年在生物科技及製藥身上的投資更一舉超過光電產業及半導體產業,由此可見創投未來的動向絕對是以生技為主軸。

在國內投資生技產業的創投當中,除了鑽石投資(中天、潤泰、富邦、台新等)、新陳創投(安成藥)、上智創投(永豐餘)、波士頓創投(台灣工銀)、台安創投(中鋼、台肥、國發基金等)等主要玩家之外,近期有更多新血積極加入:包含大和生技創投(和通創投、大和證券、國發基金等)、上傑洋創投(玉晟創投、國內化工業/電子業/金融業等)、已經入股紅電醫的華威創投(國內最大創投集團)等,甚至是國發基金未來的規劃也將轉往前端的創投階段,以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創業天使計劃的角色投入生技創投業。

包含鑽石投資、新陳創投、上智創投、波士頓創投、台安創投等大型創投布局的重點絕對是以新藥研發為主軸(5家全部都有投新藥),再來就是新醫材(3家有投新醫材),最後還會有特殊學名藥的佈局(1家有投特殊學名藥),由此可知創投老大哥們未來看好的方向以新藥及新醫材為主。

至於新加入的創投也不偏離此大方向:大和生技創投以台灣及日本的新藥為主;上傑洋創投則結合美國史丹福大學的醫學院及工程學院,積極切入創新醫材計劃。

藉由創投投資的動向,我們可以了解到生技產業將是未來台灣的新亮點,至於子產業的選擇上,重點絕對是新藥及新醫材。前者是建立在越來越多的華人醫學之光願意回台貢獻所學,加上產業界長時間的耕耘有成,預計新藥研發即將在台灣開花結果;後者則在台灣電子產業的厚實基礎下,運用台灣優勢搶進高端的醫材領域,將有助於我國產業及相關廠商的競爭力升級。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生技投資/IPO投資 20140120隨著競爭者相繼投入,隱形眼鏡的暴利時代過了嗎?

Posted by Unknown 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 0 意見
隱形眼鏡為醫療器材產業之一,產品的主要功能是美觀及提供人體視力的矯正,在產業特性上,由於產品是屬於侵入式的產品,因此在安全度上的要求也特別嚴格,加上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也高,屬於高進入障礙的產業之一。
由於其獨特的產業特性,因此在目前全球的主要玩家中,仍是被包含JohnsonJohnson(嬌生)、CIBA Vision(視康)、Cooper VisionBauschLomb(博士倫)等擁有自有品牌行銷的四大品牌廠所壟斷;而台灣最大的精華光雖然排名第五,不過規模和前四大廠商相比還相差甚遠。

根據Contact Lens Spectrum的市場調查報告,全球隱形眼鏡市場規模從2004年的40億美金,一路成長至2012年超過70億美金之譜;至於成長最快速的亞太市場,也衝出高達210億台幣的水準(其中僅台灣、香港、中國、東南亞等地就佔61%之多),預估至2015年,亞太區的隱形眼鏡年增率還能有13%的高成長率。
其中最重要的市場當然非中國大陸莫屬:目前該地區的近視人口就高達3.2億人之多,但最重要的,其隱形眼鏡滲透率竟然只有5%而已,因此這也是未來龐大的需求及商機所在,除了國際大廠之外,台灣廠商也無不積搶食這塊龐大的市場,除了即有的業者之外,有更多電子公司相繼投入,以藉此擺脫電子業低毛利的窘境。

目前台灣的主要玩家除了包含精華光、F-金可、優你康等以隱形眼鏡起家的業者之外,新進入的競爭者都有一個特色:就是背後擁有電子業的富爸爸撐腰,包含明基/佳世達旗下的明基材、景碩/和碩旗下的晶碩光學、應華能率旗下精能光學、大立光轉投資的星歐光學、仲琦旗下的昕琦、台灣光罩轉投資的昱嘉科技、精碟轉投資的精鼎光學等。

分析其競爭優勢及策略後,也發現各公司大不同:以精華光及F-金可二大領導廠商來說,分別以代工起家、進而切入自有品牌;以及掌握中國市場的通路及自有品牌為主要競爭優勢,分別在各自的領域中成為龍頭廠商。
至於擁有電子業富爸爸的新玩家,則是利用母公司資源積極切入,除了在營運模式上複製過去電子業的OEMODM強項之外,也積極切入自有品牌來延伸品牌競爭力。除了利用高科技的專業創造產品的差異化之外,在砸錢行銷上也毫不手軟,希望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在產業中佔有一席之地。

以產業發展的角度來說,絕對是看到有商機才會有新競爭者的投入,因此除了肯定該產業未來還有持續成長的空間之外(特別是成長驚人的中國大陸市場),爾後產業內的玩家勢必也將面臨到殘酷的競爭及調整淘汰。
預計產業內的發展趨勢將呈現不同面向:具品牌優勢的國際級領導廠商、具備生產彈性的代工廠、利用通路優勢向上整合的一條龍廠商、透過產品差異化的利基玩家等,都有機會在產業內活下來且持續茁壯。雖然目前尚不知道誰會是最後的贏家,但接下來比較可以確定的是,隨著競爭者的持續加入,特別是以節省成本為強項的台灣廠商(未來中國廠商也勢必相繼投入),產業的高毛利率時代將有可能逐漸走入歷史,取而代之的是漫長的生存廝殺戰,以及誰擁有能撐到最後的耐心及經營策略。


生技投資/IPO投資 20140113 太景掛牌代表台灣新藥產業進入新里程碑

Posted by Unknown 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0 意見
永豐餘在生技產業的投資準備開始回收:旗下最重量級的生技新藥公司F*太景(IPO主體為設立於開曼的太景醫藥研發控股)將在2014117日正式掛牌。除了公司背後的股東大有來頭之外:泛官股持股32%、泛永豐餘集團持股36%、國內外法人持股14%。其進度最快的新藥也準備在兩岸開花結果:太捷信產品預計最快在2014年上半年即可在兩岸取得藥證且上市。

公司為專注於創新化合物新藥(NCE)研發的生技公司,也是台灣首檔以面額非新台幣10元申請興櫃掛牌的公司(面額為0.001美元),目前旗下已有3項創新化合物新藥進度至少已經處在人體二期臨床試驗之後:包含太捷信(奈諾沙星的的商品名稱)、幹細胞新藥布利沙福(Burixafor)、C型肝炎新藥TG-2349等。

公司新藥產品太捷信自P&G取得大中華及亞洲等國的市場授權後,也陸續傳出好消息:以「社區型肺炎」為適應症的口服劑型,其三期臨床試驗已在台灣及中國大陸完成,並分別於20133月及4月向台灣及中國大陸兩地申請NDA;而針劑劑型也在台灣及中國大陸完成二期臨床試驗,並將於2014年第1季進行三期臨床試驗。未來將以「台灣研發、中國大陸臨床試驗、兩岸銷售」模式進行發展。

太捷信在中國方面也早有重大進展:除了在2011年就已經取得Warner Chilcott藥廠支付的授權權利金500萬美元之外,目前在中國大陸也已經授權給浙江醫藥
,除了已經在2012年取得授權金800萬美元之外,還有臨床三期完成後的階段里程碑金約600萬美元,加上若該新藥順利在中國大陸進行銷售,未來每年還可以取得銷售額7%~11%不等的權利金收入,在進行授權的同時,也創下中國醫藥集團在臨床階段對外支付授權金的紀錄。

公司同時是「兩岸臨床互認」的首例,也是當前國內生技案件中的唯一特例,因此產品正式上市的時間也將指日可待,預計最快在2014年上半年即可達成台灣新藥研發歷史上的新記錄及成就。而為了因應未來市場需求,公司將在未來1~2年內於台灣自建或收購製藥廠,以從新藥開發跨入藥物生產為目標。

除此之外,公司新藥在歐美市場方面也有不小進展:太捷信也已經獲得美國FDA認定為可對抗病原體的抗感染藥品(簡稱QIDP),並給予「快速通道」待遇,意味該產品具備長達10年的獨賣期,包含獲得QIDP藥品的5年獨賣許可期間,加上NCE(創新化合物)的5年專賣期間等(產品是以具備抗社區型肺炎、急性細菌性皮膚與皮膚組織感染等二種適應症獲得資格),除此之外,也更有利於未來在歐、美、日等開發國家市場中的授權及業績推展;此外,幹細胞新藥布利沙福也進入美國FDA人體二期臨床試驗,除了相關進展已有所突破之外,也意味著未來潛在的價值將進一步提升。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生技投資/IPO投資 20140106 天之驕子的醣基值得中長期追蹤及投資

Posted by Unknown 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 0 意見
台灣生技產業發展再傳新里程碑中研院基因體中心和醣基將進行更緊密的產學合作!除了技轉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研發的新藥之外,中研院基因體中心的醣科學團隊更將直接進駐醣基的研發中心,未來將集中資源專注在醣領域上的發展,力拼用最快的速度讓第一個新藥進入美國FDA的人體臨床實驗。

醣基是近期泛潤泰集團生技轉投資中的新重點,也是國內旗艦型生技創投鑽石生技旗下的重點投資之一(目前該創投已經投資包含醣基、環瑞醫、基龍米克斯等公司),由鑽石生技及中研院合資成立,其中包含鑽石生技投資6億元、中研院技術作價6億元(各持股50%),而包含技轉自中研院的抗癌疫苗、抗體新藥、醣晶片等專利技術更是該公司未來發展上的最大利基。

此次的產學合作將由目前任職於中研院基因體中心的10名研究人員直接轉入醣基,未來將暫時由該中心的醣類首席科學家吳宗益(同時也是第一個台灣人獲得美國化學會年輕研究學者獎)主導,持續在該公司位於南港的高階研發中心進行後續的醣分子新藥研發。除此之外,預估2014年初還有10名專家將持續加入,而這也將持續打造該公司成為台灣,甚至是全球的醣分子領域龍頭公司。

從這個台灣生技產業中最大的產學合作中,除了可以看到台灣生技業在醣分子領域的企圖心之外,更看到潤泰集團在生技產業的影響力:從一開始醣基就結合潤泰集團資金及中研院技術來看,本身就已經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再加上後續醣分子研究領域的新血加入,都只會使該公司在競爭力上更上一層樓,因此接下來觀察重點已經不是該公司的體質,未來將持續關注在研發上的進度,該公司除了將力拼二年內進入美國FDA的人體臨床實驗之外,亦將積極引入國際級大藥廠共同開發,期待能更快速地進入新里程碑。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累積人氣

線上人數

追蹤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