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投資/IPO投資 20140317 環瑞醫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台灣的醫療品牌之光

Posted by Unknown 2014年3月17日 星期一 0 意見
承業投控(4164)為目前台灣最大的放射治療設備廠商,主要業務為放射治療設備銷售、維修及租賃等。其中主要經營的品牌為ElektaTomoTherapy等。透過獨家代理的這二個強勢國際品牌,公司不但享有高市佔率,也位居醫療設備市場中的領導地位。

除了即有的放射腫瘤領域之外,承業亦積極拓展其他領域來尋求長線的成長動能:鎖定在包含眼科、牙科及影像醫學等領域進行發展,期待能以過去經營的成功模式,成功複製到更多元化的醫學領域。

在藉由代理方式站穩經營腳步之後,承業亦開始思考「自有品牌」這條路。而環瑞醫(4198)就是在此目標下誕生的第一個台灣高階醫材品牌!

環瑞醫前身為瑞士高階X光機廠商,以Swissray品牌行銷全球,亦是美國市佔率領先的國際知名大廠,而歷經了金融海嘯的重大衝擊,也間接影響了其公司的經營能力,此時身為承業董事長暨環瑞醫重要持股者的李沛霖看到機會,因此於2011年初由李董聯合部分的現有股東,用個人名義進行併購,也才有目前的環瑞醫。

公司以X光診斷醫療設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為主,延續過去享譽全球醫療領域的的瑞士品牌,以自有品牌Swissray」推出低輻射的數位X光機系列產品,除了自有品牌之外,也代理合作品牌Novadaq(加拿大醫材廠)的透視手術儀器。展望未來,更將持續打造其下的「品牌產品線」:規劃將持續新增3~4個國際醫療高階品牌,期待能透過國際結盟來打造品牌大軍。

而公司除了成立過程令人感興趣之外,背後的股東結構更是實力雄厚:公司資本額約12億元,除了李董自己持有約五成股權之外,包含國內生技產業旗艦基金的鑽石投資、漢鼎創投、華威創投李世仁總經理個人等都是股東,外加上包含瑞士銀行(UBS)、新加坡政府基金等大咖也相繼要投資,因此說是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重量級公司也不為過。

整體來說,公司透過併購知名的國際醫療品牌後,藉此進軍自有品牌及全球市場是個聰明的做法,加上未來在台灣廠商的成本控管及經營彈性,都有助於該品牌在全球市場上的發揮,因此對於其後續的發展及表現抱持樂觀看法,也期待下一個台灣品牌之光能在全球發光發熱。

 

 

生技投資 20140310 投資新藥要學會放長線釣大魚

Posted by Unknown 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 0 意見
在亞洲市場中,包含肝癌、糖尿病、肺癌等都是較常見的重要疾病,而目前台灣也不少廠商著眼於這些歸類在國外藥廠眼中的「孤兒藥」,而如何找出自己的「獨特性」,就是未來有沒有機會突破的關鍵。

以目前台灣市場來看,已經陸續發出四張藥證,分別由彥臣、懷特、中天(2)等公司取得,不但深具指標意義,更替接下來還在努力的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平心而論,在經過多年的努力後,台灣在生技產業的發展上,也逐漸從過去的醫材代工、醫材自有品牌、原料藥、學名藥等之外,有機會往最高端的新藥研發邁進。

回顧過去,台股也曾經出現過新藥研發概念股,只是當時市場大都搞不懂,因此在族群性及熟悉度上較不足:過去第一階段的主要公司包含中橡、懷特、杏輝等;第二批再加入健喬、中天、德英等,而現階段最受注目的則是以純新藥研發公司為主軸。

以現階段的純新藥研發公司來看,除了市場的接受度大幅拉高之外,資訊的透明多少讓投資人比較不會這麼害怕,較敢投資於「本夢比」的新藥公司,加上各公司大都已經有較為明確的上市或授權進度才掛牌,這些都有助於降低市場及投資人的不確定性,對於相關法人來說,也才有獲利預估的數字來判斷未來股價的合理性。

不論如何,新藥研發是個風險與報酬一體兩面的獨特產業,因此投資人在評估上,建議先從相關公司切入的領域來下手,包含鎖定台灣或亞洲特有的強項為主,爾後再密切注意該公司的獲利模式,最後就是緊盯上市的進度(是從頭做到尾,還是在適當的時機對外授權),都是影響未來股價表現的重要因素。

最後要強調的重點就是,新藥研發是條漫長的路,後續股價的評估也建議從中長線來思考!包含新藥研發進度、對外授權機會、合作的國際廠商、簽約內容的條件、新藥效果,甚至是籌碼的穩定度等,都是投資新藥概念股必須持續留意的重點。

至於適不適合投資及該怎麼投資,則必須看用什麼角度:以投資來說,心態拉長,逢拉回慢慢買;以投機來看,就是追強勢股,進出完全依技術面及籌碼面。

 

生技投資 20140303 新藥研發有不同的獲利模式可思考

Posted by Unknown 2014年3月3日 星期一 0 意見
新藥研發的困難度,是台灣過去在製造優勢上無法想像的!展望未來,台灣絕對有機會在該產業中取得一定程度的地位。但是否一定要做到最後才能享受甜美的果實呢?還是說有其他不同的獲利模式可思考呢?

新藥研發主要分為三個階段:臨床前實驗期(Research)、臨床試驗期(Development)、新藥審查產品上市等,而各期間有其階段性的任務,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及時間也不盡相同。

1.      臨床前實驗期:大都處在從實驗室要進入實際應用中的前置期階段,也是未來新藥研發的選題、建立研發智庫等的養成階段,接著就是準備進入臨床試驗,時間約要花費2~6.5年,此時的金錢花費雖然相對較低,但成功機率也是最小的。

2.      臨床實驗期:將可再細分三階段。第一期臨床試驗著重在安全性與藥劑的人體實驗;第二期臨床實驗則以測驗人體有效性及不良反應;最後接近產品上市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是確認有效性及長期使用反應,除了時間長達3~6年外,此階段所花費的金錢成本也最為龐大,但相對的成功機率已大幅提高至超過70(這是以進入三期臨床為例)

3.      新藥審查及產品上市階段:準備將藥品正式推入市場,除了主管機關審查之外,也將持續進行藥品的後續比較及追蹤,此時已經進入收成階段,時間僅約2~4年,不但享有未來長達20年的專利保護,更將是產業獲利爆發性最大且最迷人的階段。

在整個新藥研發產業過程中,獲利最豐厚的當然是三期臨床實驗全數完成後,將產品推入市場,但相對來說花費的金錢及時間難以想像,因此以台灣大都屬中小型的新藥研發公司來說,實在很難有資源撐到最後(當然還是有成功的機會,只是所需資源非同小可)

在此大前提下,將會衍生出其他不同的獲利方式:一種就是在實驗階段對外尋求授權的機會,甚至在未來產品上市後,還有不同%的權利金收入,包含智擎、台微體等公司為主;或者是類似過去電子公司的轉投資方式,切割旗下的金雞母來掛牌,這部份以中天及東洋等為代表。

累積人氣

線上人數

追蹤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