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投資/IPO投資 20131230 誰最有機會在2014年拿下第一張藥證?

Posted by Unknown 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0 意見
台灣新藥研發產業可說是「十年磨一劍的代表」!除了股價驚人的漲幅之外,更讓市場期待的是誰能拿下第一張藥證,而目前正在積極運作的公司也不在少數,預計最快的時間將落在2014年,這也將使我國生技產業進入新的里程碑,至於相關公司的未來營運及市場關注度更是備受注目。 在兩岸合作協議下,走兩岸快速通道的新藥公司在時間上較具優勢,其中以F-太景及基亞等為主要代表:二公司的產品進度都已進入人體臨床三期,也都有機會在2014年取得藥證;有別於主攻兩岸藥證,寶齡及智擎等則力拚成為台灣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新藥公司:二公司旗下研發的Nephoxil腎臟病新藥及PEP02胰臟癌新藥均已分別授權給美國Keryx和Merrimack藥廠。 F-太景(4157)目前旗下已有3項創新化合物新藥,其進度至少已經處在人體二期臨床試驗之後:包含太捷信、幹細胞新藥布利沙福、C型肝炎新藥TG-2349等。公司新藥產品太...

生技投資/IPO投資 20131223 馬偕、浩鼎聯手加快新藥臨床試驗進度

Posted by Unknown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2 意見
台灣浩鼎(4174)是旅美生技專家張念慈回台所創立,志在以打造純正的「台灣牌新藥」為目標:堅持研發、臨床試驗、生產均在台灣進行。2012年年中美商Optimer也與台灣浩鼎爆發經營權之爭,甚至還發生Optimer自行撤換董事長及執行長的經營權搶藥風波,最終在潤泰集團出面集合台灣股東進行談判的情況下正式落幕:潤泰集團用每股1美元的價格吃下美商Optimer原擁有股份,此舉也意味著台灣浩鼎正式和Optimer切割,使公司成為真正的純台灣公司。 台灣浩鼎最主要,也是最受矚目的產品為乳癌用藥、治療性乳癌疫苗OBI-822,產品技轉於中研院院長翁啟惠。OBI-822屬於癌症的主動免疫療法,產品在臨床試驗的數據上相當亮眼,因此相較於現有藥物的安全性及療效,產品具備競爭力及未來發展潛力,更有機會成為全球第一個乳癌免疫標靶治療藥物。而除了進度最快的乳癌之外,公司也將進一步將OBI-822運用在...

IPO投資 20131216新股蜜月行情能熱多久的關鍵

Posted by Unknown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0 意見
近期股市有個現象:舊不如新、大不如小。這是代表何意義?是否意味著股市大好,造成新股搶破頭的現象!亦或是趕在8500點之際快點掛牌,否則2014年恐有變數呢?姑且不論真正的結果為何,新股的飆漲確實讓人重溫過去新股蜜月期的美夢! 新股為何如此吸引人,重點在於掛牌前五日沒有漲跌幅限制,而這就是過去俗稱的蜜月行情。其中就有多空二面:多方代表股價大部分都在這五天內反應和興櫃間的價差,所以常常看到新股飆漲數十%,甚至倍數的驚人漲幅;空方代表大股東有機會在這段時間進行調節,畢竟終於等到掛牌,過去的等待也要有所回應才是。 再來就這多空所代表的意義來分析,說實話,新股掛上去之後,馬上就反應和興櫃的價差干我們啥事,除了我們是幸運以承銷價抽到之外,不然其實就在興櫃買就好了不是嗎?加上大股東及抽籤戶的賣壓也會在剛掛牌的幾天進行適度的宣洩,因此除非你真的很想買,想買到不計較成本,否則為何不等到無漲...

生技投資/IPO投資 20131209台灣在醣分子新藥領域領先全球

Posted by Unknown 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 0 意見
在全球醣分子研究逐漸受到重視的趨勢下,該產業也被視為是下一波新藥研發的革命!值得注意的是,台灣不但不會在此趨勢下缺席,甚至更有機會成為產業發展的領先者,而這也將是未來台灣新藥發展的最大優勢之一。 除了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早就在醣分子領域執全球牛耳之外,生技整合育成中心首席顧問蘇懷仁也點出醣分子新藥有機會成為全球新藥界的第三個地平線世代,而近期台灣也傳出另一個好消息: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吳宗益獲得美國化學會年輕研究學者獎,都是台灣在醣分子領域的重大成就及突破,而除了學界的成就令人驕傲之外,產業界也有許多生技公司積極切入該領域,也逐步建立起台灣在該產業的完整供應鏈,未來將以引領該產業在全球生技業內的發展為目標。 根據統計,目前台灣包含已經上市櫃的基亞、醣聯、中天;興櫃市場的浩鼎、泉盛;還有從中研院技轉的醣基等,都已投入醣分子的新藥研發,而這些公司也將成為未來主導台灣醣分子發...

生技投資 20131202 台灣有機會引領全球生技業進入第三個地平線世代

Posted by Unknown 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0 意見
在台灣生技產業具有重量級地位的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2C)首席顧問蘇懷仁,於日前指出未來新藥研發產業的新方向:醣分子新藥(免疫療法),也是全球新藥繼小分子藥物及大分子藥物之後的第三個地平線世代(The Third Evolution of Global Pharma Horizons)。 回顧過去三個新藥發展地平線的歷史,最早由小分子藥物(化學藥物)開始,時間落在1975~1990年間;接著就是目前依舊席捲全球市場的大分子藥物(蛋白質藥物),時間則介於1982~2012年間,甚至在未來的幾年間還是它的天下;而接下來台灣有沒有機會參與未來的發展呢?答案似乎是相當有機會,關鍵在於中研院院長翁啟惠透過「醣分子」的創新研究,將以免疫療法來對抗癌細胞的新藥,除了將帶動台灣本身的新藥研發產業的發展之外,更有機會從2015年開始引領全球的發展。 而有機會成為新藥研發新亮點的受惠公司又是誰...

生技投資 20131125台灣業者積極切入中國的醫療管理市場

Posted by Unknown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0 意見
台灣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Bio Taiwan Commission,BTC)會議剛落幕,似乎也可以從中找到一些未來產業發展及投資的方向:2013年的議題鎖定醫療管理服務、新藥、醫材等三大主軸。其中新藥及醫材已經是台灣生技產業中積極發展的重點,會在其中也不令人意外,值得注意的是醫療管理,是首度成為議題的項目,而其中所代表的意義更顯重要。 有別於新藥及醫材產業,醫療管理屬較能結合台灣在資訊產品優勢的項目:透過人才服務及硬體設備的軟硬結合,醫療管理是可以大量複製其成功經驗的產業,也是目前台灣錢進中國大陸醫療產業的重點之一。特別是在兩岸簽署ECFA後對於醫療產業的鬆綁將是一大利多,隨著包含在上海、江蘇、福建、廣東、海南等台商群聚的地區,已經開放獨資或採合資、合作來成立醫院(包含旺旺、台塑、寶成、佳世達等都已前往對岸成立醫院),也間接帶動後續的醫療管理產業前進跟進(中國醫藥大學也透過承...

生技投資/IPO投資 20131119 中裕有機會成為國際大廠競相合作的對象

Posted by Unknown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0 意見
中裕成立於民國2007年9月(前身為宇昌生技),潤泰集團從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家族取得股權後,該公司也正式成為泛潤泰集團生技版圖的重要成員之一,公司主要從事治療及預防感染性疾病的新藥研發,專注在愛滋病領域。 中裕新一代的愛滋病新藥準備進入新里程碑:公司已經正式宣布新一代的愛滋新藥LM-52將計劃在2014年底前申請人體臨床實驗(IND),公司預估整個臨床開發的費用將達到2億美元之譜,時間也將長達7~8年之久,而這還是循走快速道路(Fast Track)的前提之下。 但著眼於產品開發成功契機及適時進入市場的機會點,公司亦不排除將LM-52及準備進入臨床二期b的第一代藥物TMB-355(皮下注射)一起透過授權的方式和國際大廠進行合作,至於被點名的國際大藥廠則包含默克、嬌生、GSK等,由於上述的藥廠都專注於口服劑型的開發,因此對於以針劑型為主的中裕來說,也是他們積極合作的重點潛在對象。...

生技投資 20131112 創投積極增資卡位生技產業

Posted by Unknown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0 意見
生技產業有沒有機會複製過去半導體在台灣成功的經驗,將是未來台灣產業發展及資本市場關注的重點!隨著近二年生技產業的蓬勃發展,不但在產業界內陸續傳出好消息:台灣的第一張新藥藥證有機會在2014年出現,後續將有更多成果準備開花結果;資本市場更是熱到發燙:掛牌生技新藥公司股價頻創新高之外,更多公司準備IPO進入資本市場,整體的產業能見度更是吸引無數投資人關注,其中創投的動作更是值得注意,而這也從近年來創投對於生技產業所投入資金的大幅成長看出端倪。 根據統計,預計在2013~2014年間,光創投準備進入募集的創投資金就高達180億台幣之多,其中更不乏過去在電子業及科技產業的資金,由此可見其未來性,也吸引過去停泊在電子產業的資金進駐。回顧2011~2012年間,創投產業關注的重點在於生技製藥及醫療照護上,其中2012年在生物科技及製藥身上的投資更一舉超過光電產業及半導體產業,由此可見,創投對...

生技投資 20131104 鑽石投資志在打造台灣的生技旗艦型基金

Posted by Unknown 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0 意見
台灣最大的生技創投鑽石生技投資基金(DBV,簡稱鑽石投資),傳出有意再進行增資,志在打造台灣的生技旗艦型基金。 生技產業在台灣走過數十年的努力後,終於有機會出現第一顆新藥,而背後所代表的意義除了台灣產業的升級之外,更意味著生技產業在未來台灣的重要性。回顧過去生技產業的發展,就不得不關注包含潤泰集團、東洋集團、永豐餘集團等著墨生技產業久且深的大集團動作,而鑽石投資就是泛潤泰集團旗下的重點之一。 除了鑽石投資(中天、潤泰、富邦、台新)之外,目前台灣也有包含新陳創投(安成藥)、上智創投(永豐餘)、波士頓創投(台灣工銀)、台安創投(中鋼、台肥、國發基金等)等大型創投切入生技產業,規模都從20億元起跳,最大的甚至還達到45億元之多。布局的重點絕對是以新藥研發為主軸(5家全部都有投新藥),再來就是新醫材(3家有投新醫材),最後還會有特殊學名藥的佈局(僅1家有投特殊學名藥),由此可知創投...

生技投資/IPO投資 20131028 因華透過學名藥基礎進而朝新藥領域發展

Posted by Unknown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0 意見
因華(4172)成立於2005年10月,專注於學名藥、新成分新藥、新劑型/新配方新藥的開發。主要股東為健喬、台安創投、聯訊創投,以及中嘉創投等,總計法人股東持股約65%,經營團隊及其他則佔有35%。目前公司核心技術為Oral PAS,是自行研發的奈米乳化技術平台,將原先無法口服的藥物進行包覆,免於被胃酸及酵素分解,可直接被細胞吸收,該技術已經取得台灣及歐盟的專利,而包含美國、中國、日本等地區則在申請當中。 公司已取得台灣的五張藥證 公司包含4項學名藥及1項新成分新藥已經取得台灣的藥證:包含切入器官顯影市場的嘉多視健、嘉多明;第三級抗生素用藥的倍特寧;器官移植抗排斥用藥的因睦寧;淋巴癌用藥的普癌汰等。 因華旗下產品一覽表 一.學名藥 1. 嘉多視健:領域為MRI顯影劑,取得台灣藥證的時間為2009年5月。 2. 嘉多明:領域為MRI顯影劑,取得台灣藥證的時間為2007年8月。 3....

生技投資/IPO投資 20131021佳醫近年來積極轉型醫療控股公司有成

Posted by Unknown 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0 意見
佳醫近年來積極轉型醫療控股公司有成:旗下包含曜亞(4138)、久裕(4173)、科妍(1786)等公司,持股分別為43%、40%、10%不等,除了曜亞已是上市櫃公司之外,包含久裕及科妍也將在2013年底前從興櫃進入上市櫃行列(母公司同時也是久裕及科妍的董監事及大股東),除了代表母集團的佈局進入收割階段之外,亦代表豐厚的潛在的轉投資收益。 久裕(4173) 成立於1980年,為母公司旗下醫藥物流服務商,主要從事處方用藥、指示用藥及健康消費品等銷售及經銷物流服務,在台灣的市佔率第二,僅次於瑞士廠商裕利(Zuellig),同時也是台灣最大的本土醫藥物流服務商(台灣的委外醫藥物流市場已為裕利、久裕及大昌華嘉三強鼎立的局面)。 除了以醫藥物流為發展基礎之外,近年來也積極朝向婦科/婦產科、家醫/泌尿科專科、精神科及抗感染科等領域進行發展,有可能在2013年底前送出三張藥證的申請,顯示其在核心發展領域的競爭優勢。 除了台灣穩定的發展基礎之外,公司亦積極進軍中國尋求更長遠的未來發展:透過母公司在對岸的佈局之外,亦與中國國藥集團進行長期的合作,未來除了將產品引進中國之外,更有機會複製台灣的營運模式至對岸進行發展。 科妍(1786)...

生技投資 20131015台灣新藥研發爆發力連國際大廠都注意

Posted by Unknown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0 意見
以全球目前醫藥產業的發展來看,歐美國際大廠依舊是獨領風騷,包含研發實力、口袋深度、業務行銷,甚至是官方影響力等,都是包含台灣在內的亞洲國家難以望其項背的,因此一直以來,亞洲國家的生技發展也難以吸引國際大廠的注意。但隨著亞洲經濟的爆發性成長,加上今年來亞洲國家在生技領域上的突破,台灣新藥公司不但在亞洲特有疾病上的發展有目共睹,甚至更能反攻過去國際藥廠耕耘的領域。 台灣的新藥研發產業終於有機會一吐怨氣!走過「十年磨一劍」的辛苦過程後,隨著研發成果逐漸開花結果,許多公司也準備在國際中發光發熱,其研發爆發力不但吸引中國相關廠商積極合作之外,更引起國際大廠的注意,這除了代表台灣累積的雄厚實力之外,更代表著其研發能量被國際大廠所肯定。 近幾年來一直傳出有國際大廠跟台灣生技公司的新聞,代表著當自己有東西時,才會吸引大咖的注意,其中包含合作案、股權爭奪、入股投資、合作協議等:包含2010年葛蘭素史克藥廠(GSK)曾想收購東洋;2012年浩鼎和Optimer傳出股權大戰;2013年日本大塚入股投資醣聯、杏國入股德國Medicine;2013年泉盛與葛蘭素史克藥廠(GSK)簽訂新藥合作協議等。都是台灣新藥研發公司近年來的佳作。 除了具體的合作案之外,未來國際大廠也將有更多的機會和台灣生技產業進行接觸:包含葛蘭素史克藥廠(GSK)和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NTPB)進行簽約,進而啟動台灣最大規模的跨院臨床試驗合作、嬌生和台大醫院合作投入全球第一個B肝新藥的開發、諾華透過生技中心(DCB)...

生技投資/IPO投資 20131007 F*太景新藥準備在兩岸開花結果

Posted by Unknown 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0 意見
以造紙起家的永豐餘集團再生技布局上準備開花結果:旗下最重量級的生技新藥公司F*太景(IPO主體為設立於開曼的太景醫藥研發控股,營運主體則是台灣的太景生技),除了公司背後的股東大有來頭之外:泛官股持股32%、泛永豐餘集團持股36%、國內外法人持股14%,。其進度最快的新藥也準備在兩岸開花結果:太捷信產品預計最快在2014年上半年即可在兩岸正式上市。 公司為專注於創新化合物新藥(New Chemical Entity,NCE)研發的生技公司,也是台灣首檔以面額非新台幣10元申請興櫃掛牌的公司(發行股數為6.52億股,面額為0.001美元),目前旗下已有3項創新化合物(NCE)新藥進度至少已經處在人體二期臨床試驗之後:包含太捷信(奈諾沙星的的商品名稱)、幹細胞新藥布利沙福(Burixafor)、C型肝炎新藥TG-2349等。公司在新藥研發上的發展策略為先申請美國IND後,再同步進行台灣及中國的IND,將採取新藥進行到二期臨床實驗後對外進行授權,而公司本身則保留大中華區的銷售權利,期待能以最低的成本及最高的效率投入市場。 公司新藥產品太捷信自P&G取得大中華及亞洲等國的市場授權後,陸續在包含美國、台灣、大陸等地陸續完成社區型肺炎及糖尿病等適應症的臨床試驗,並已經通過在中國大陸的三期臨床試驗,將申請兩岸上市許可,未來將以「台灣研發、中國大陸臨床試驗、兩岸銷售」模式進行發展。 公司產品(奈諾沙星在2011年就已經取得Warner...

生技投資 20131001 台灣生技水準早就是中國鎖定的合作對象

Posted by Unknown 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0 意見
台灣的生技產業在走過「十年磨一劍」後,終於有機會在國際中發光發熱,許多新藥研發公司無不摩拳擦掌,以台灣第一顆新藥為目標努力,而最快有機會在2014年就能達到這個重要的里程碑。而除了國際能見度大增之外,兩岸的合作也是另一個亮點! 以全球醫療產業的分布來說,仍以歐美為主要的戰場,包含醫療的費用、金額的補助等,都是全世界藥廠搶進該市場的重點;但不可諱言的,人均所得直線攀高的中國,除了財富的累積速度驚人之外,潛在的醫療商機也同樣水漲船高:不要說過幾年後中國的GDP將超越美國,現階段的中國早已經是全球醫療需求最大的國家,除了亞洲特有的疾病之外,包含糖尿病等文明病,中國的患病人數早已超乎想像,而後續的醫療成本及商機更是難以估計,因此除了積極和歐美藥廠合作之外,台灣的生技水準也早就是中國鎖定的合作對象。 在目前新藥研發公司中,已經和中國公司合作的就有包含泰宗、中天集團、中裕、太景、健亞、智擎等;疫苗廠則以國光為主要代表。其中具指標意義的是太景及泰宗,二家公司已經簽署具體的授權條件:分別取得2.7億人民幣授權金及12%上市銷售權利金、1400萬美金授權金及...

生技投資/IPO投資 20130923諾華生技基金也看好台灣生技產業發展

Posted by Unknown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0 意見
在台灣生技產業發展逐漸發光發熱下,除了台灣重量級的生技創投積極投入之外,也吸引了國際大藥廠的目光:諾華(Novartis)投資基金也首度來台灣尋求投資的機會,這也是首次有國際大藥廠進行評估是否投資台灣生技公司的動作。 目前台灣主要的大型生技創投基金包含鑽石投資(中天、潤泰、富邦、台新)、新陳創投(安成藥)、上智創投(永豐餘)、波士頓創投(台灣工銀)、台安創投(中鋼、台肥、國發基金等),規模最少都從20億元起跳,布局重點則以新藥研發、新醫材及特殊學名藥等為主。 而身為全球第二大的藥廠,諾華旗下的投資基金成立於1996年,規模高達8億美元之譜(約台幣240億元),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生技投資基金,目前已在全球投資超過70家的新創公司,其中亞洲地區已經有投資的國家包含新加坡、韓國、中國大陸等地,而台灣有機會成為該基金第四個在亞洲所投資的國家。 此次諾華生技投資基金攜手生技中...

生技投資 20130917生技業將有更多海外專家回台貢獻所學

Posted by Unknown 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0 意見
走過之前宇昌(現在為中裕)案的風風雨雨,國際知名生技專家楊育民決定參加2013年10月7~9日舉行的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BTC),此舉也將替台灣生技產業打下一劑發展的強心針。 過去對政府處理宇昌案感到失望,楊育民在2012年辭掉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BTC)及跨部會選題小組等頭銜,也使台灣失去了目前亞洲人在國際大藥廠中位階最高的經理人(2013年3月才從羅氏大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職位退休),連帶也使BTC也失去了包含許照惠、張有德等大咖海外生技專家。而此次楊育民在睽別1年後願意回台,除了強化台灣在發展生技產業的信心之外,更可能有機會重新吸引更多海外的成功生技專家回台貢獻所學,包含Impax(益邦)創辦人許中強、SiiC(生技整合育成中心)最高顧問蘇懷仁等,相當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這些成功的海外生技專家除了願意替台灣產業發展及升級貢獻所學之外,更期待能替台灣創造出第一顆...

生技投資/IPO投資 20130911 整合設計開發大廠大江生醫進軍資本市場

Posted by Unknown 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 0 意見
大江生醫(8436)為保健食品及保養品ODM大廠,公司經營發展的主軸在於能夠分析整合各生物原料,進而研發出新型態的生技原料,再透過本身的專利技術提供客戶在客製化上的需求,替客戶製造出符合市場需求及競爭力的相關產品。主要競爭優勢為將研發、生產、行銷等進行一條龍的整合,縮短客戶將產品推入市場的時間,公司同時已是全球保健及美容保養品牌廠商的ODM廠商。 由於公司的主要競爭優勢為一條龍的整合能力,加上公司也擁有高達3000多種保健食品及保養品原料,在原料採購上的競爭優勢,也是公司跟別家競爭對手最大的差異及優勢;除了原料採購上的優勢之外,公司設立的四大研發部門:QODM實驗室、明日實驗室、功效驗證實驗室、品質驗證實驗室等,是針對產品開發的各階段所需各司其職,也替各階段的開發打下強心針;在產品開發上公司也能使用在地特有的原物料開發獨特性的利基產品,有利於後續的產品特色及差異化;而身為產品整...

生技投資 20130910 創投積極切入生技產業的背後意義

Posted by Unknown 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0 意見
創投,是資本市場中的重要先行觀察指標之一,由於該產業特性的緣故,意味著也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領先發掘者,舉凡過去台灣半導體、光電、零組件等產業的發展,背後都可以看到創投的影子。平心而論,創投最終還是要以獲利為主要目標,因此最後終有退場機制的動作,但不可諱言的,創投會積極參與的產業,一定是未來發展具備相當程度的能見度及報酬率,否則也不會吸引創投願意花時間耕耘及等待了。 最近資本市場傳出創投積極進軍生技產業,這是不是另外一個值得中長期追蹤及注意的現象?頗值得大家注意!身為台灣最大的創投公司華威(同時在兩岸排名第8名、全球也能擠進前300名之列),日前透過私募的方式拿下掛牌的生技醫材公司紅電醫(1799)經營權,總計該公司已經布局生技產業中約10家公司,除了代表該公司未來尋找投資方向的重點之外,是不是在生技產業中嗅到未來錢的味道,更值得多加注意。 回顧台灣重要的集團,近年來積極投...

生技投資 20130903 生醫產業總評結果中有沒有投資明牌

Posted by Unknown 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0 意見
2013年生醫產業總評結果正式出爐:此次評選為生策會及生策中心自2012年起,針對台灣114家上市櫃生技公司進行評選,包含營收淨額、營收成長率、稅後純益、稅後純益率、淨值報酬率、資產報酬率、每一員工銷貨額、生產力指標等8項指標的綜合分數進行排名。 10家標竿企業(各分類按分數排名)分別為食品的葡萄王(1707);原料藥的神隆(1789)、旭富(4119)、中化生(1762);醫材的百略(4103)、精華光(1565)、五鼎(1733);製藥的東洋(4105)、友華(4120)、生達(1720) 。 除了上市櫃公司之外,生策會及生策中心也有請台灣200多家號稱進行研發的公司說明包含目前研發的項目、技術核心、市場規模、臨床試驗進度等5項,再依照相關廠商回覆的資料(最後有64家公司完整回覆),篩選出按照國際準則進行新藥研發且進展較為明確的公司。 17家研發指標企業(僅按代號排列順序)分別為上市櫃的基亞(3176)、懷特(4108)、中天(4128)、台微體(4152)、智擎(4162)、合一(4743)、東生華(8432);興櫃的寶齡(1760)、中裕(4147)、太景(4157)、友霖(4166)、泰宗(4169)、因華(4172)、浩鼎(4174)、安成藥...

累積人氣

81591

線上人數

追蹤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