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投資/IPO投資 20131028 因華透過學名藥基礎進而朝新藥領域發展

Posted by Unknown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0 意見
因華(4172)成立於2005年10月,專注於學名藥、新成分新藥、新劑型/新配方新藥的開發。主要股東為健喬、台安創投、聯訊創投,以及中嘉創投等,總計法人股東持股約65%,經營團隊及其他則佔有35%。目前公司核心技術為Oral PAS,是自行研發的奈米乳化技術平台,將原先無法口服的藥物進行包覆,免於被胃酸及酵素分解,可直接被細胞吸收,該技術已經取得台灣及歐盟的專利,而包含美國、中國、日本等地區則在申請當中。 公司已取得台灣的五張藥證 公司包含4項學名藥及1項新成分新藥已經取得台灣的藥證:包含切入器官顯影市場的嘉多視健、嘉多明;第三級抗生素用藥的倍特寧;器官移植抗排斥用藥的因睦寧;淋巴癌用藥的普癌汰等。 因華旗下產品一覽表 一.學名藥 1. 嘉多視健:領域為MRI顯影劑,取得台灣藥證的時間為2009年5月。 2. 嘉多明:領域為MRI顯影劑,取得台灣藥證的時間為2007年8月。 3....

生技投資/IPO投資 20131021佳醫近年來積極轉型醫療控股公司有成

Posted by Unknown 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0 意見
佳醫近年來積極轉型醫療控股公司有成:旗下包含曜亞(4138)、久裕(4173)、科妍(1786)等公司,持股分別為43%、40%、10%不等,除了曜亞已是上市櫃公司之外,包含久裕及科妍也將在2013年底前從興櫃進入上市櫃行列(母公司同時也是久裕及科妍的董監事及大股東),除了代表母集團的佈局進入收割階段之外,亦代表豐厚的潛在的轉投資收益。 久裕(4173) 成立於1980年,為母公司旗下醫藥物流服務商,主要從事處方用藥、指示用藥及健康消費品等銷售及經銷物流服務,在台灣的市佔率第二,僅次於瑞士廠商裕利(Zuellig),同時也是台灣最大的本土醫藥物流服務商(台灣的委外醫藥物流市場已為裕利、久裕及大昌華嘉三強鼎立的局面)。 除了以醫藥物流為發展基礎之外,近年來也積極朝向婦科/婦產科、家醫/泌尿科專科、精神科及抗感染科等領域進行發展,有可能在2013年底前送出三張藥證的申請,顯示其在核心發展領域的競爭優勢。 除了台灣穩定的發展基礎之外,公司亦積極進軍中國尋求更長遠的未來發展:透過母公司在對岸的佈局之外,亦與中國國藥集團進行長期的合作,未來除了將產品引進中國之外,更有機會複製台灣的營運模式至對岸進行發展。 科妍(1786)...

生技投資 20131015台灣新藥研發爆發力連國際大廠都注意

Posted by Unknown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0 意見
以全球目前醫藥產業的發展來看,歐美國際大廠依舊是獨領風騷,包含研發實力、口袋深度、業務行銷,甚至是官方影響力等,都是包含台灣在內的亞洲國家難以望其項背的,因此一直以來,亞洲國家的生技發展也難以吸引國際大廠的注意。但隨著亞洲經濟的爆發性成長,加上今年來亞洲國家在生技領域上的突破,台灣新藥公司不但在亞洲特有疾病上的發展有目共睹,甚至更能反攻過去國際藥廠耕耘的領域。 台灣的新藥研發產業終於有機會一吐怨氣!走過「十年磨一劍」的辛苦過程後,隨著研發成果逐漸開花結果,許多公司也準備在國際中發光發熱,其研發爆發力不但吸引中國相關廠商積極合作之外,更引起國際大廠的注意,這除了代表台灣累積的雄厚實力之外,更代表著其研發能量被國際大廠所肯定。 近幾年來一直傳出有國際大廠跟台灣生技公司的新聞,代表著當自己有東西時,才會吸引大咖的注意,其中包含合作案、股權爭奪、入股投資、合作協議等:包含2010年葛蘭素史克藥廠(GSK)曾想收購東洋;2012年浩鼎和Optimer傳出股權大戰;2013年日本大塚入股投資醣聯、杏國入股德國Medicine;2013年泉盛與葛蘭素史克藥廠(GSK)簽訂新藥合作協議等。都是台灣新藥研發公司近年來的佳作。 除了具體的合作案之外,未來國際大廠也將有更多的機會和台灣生技產業進行接觸:包含葛蘭素史克藥廠(GSK)和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NTPB)進行簽約,進而啟動台灣最大規模的跨院臨床試驗合作、嬌生和台大醫院合作投入全球第一個B肝新藥的開發、諾華透過生技中心(DCB)...

生技投資/IPO投資 20131007 F*太景新藥準備在兩岸開花結果

Posted by Unknown 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0 意見
以造紙起家的永豐餘集團再生技布局上準備開花結果:旗下最重量級的生技新藥公司F*太景(IPO主體為設立於開曼的太景醫藥研發控股,營運主體則是台灣的太景生技),除了公司背後的股東大有來頭之外:泛官股持股32%、泛永豐餘集團持股36%、國內外法人持股14%,。其進度最快的新藥也準備在兩岸開花結果:太捷信產品預計最快在2014年上半年即可在兩岸正式上市。 公司為專注於創新化合物新藥(New Chemical Entity,NCE)研發的生技公司,也是台灣首檔以面額非新台幣10元申請興櫃掛牌的公司(發行股數為6.52億股,面額為0.001美元),目前旗下已有3項創新化合物(NCE)新藥進度至少已經處在人體二期臨床試驗之後:包含太捷信(奈諾沙星的的商品名稱)、幹細胞新藥布利沙福(Burixafor)、C型肝炎新藥TG-2349等。公司在新藥研發上的發展策略為先申請美國IND後,再同步進行台灣及中國的IND,將採取新藥進行到二期臨床實驗後對外進行授權,而公司本身則保留大中華區的銷售權利,期待能以最低的成本及最高的效率投入市場。 公司新藥產品太捷信自P&G取得大中華及亞洲等國的市場授權後,陸續在包含美國、台灣、大陸等地陸續完成社區型肺炎及糖尿病等適應症的臨床試驗,並已經通過在中國大陸的三期臨床試驗,將申請兩岸上市許可,未來將以「台灣研發、中國大陸臨床試驗、兩岸銷售」模式進行發展。 公司產品(奈諾沙星在2011年就已經取得Warner...

生技投資 20131001 台灣生技水準早就是中國鎖定的合作對象

Posted by Unknown 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0 意見
台灣的生技產業在走過「十年磨一劍」後,終於有機會在國際中發光發熱,許多新藥研發公司無不摩拳擦掌,以台灣第一顆新藥為目標努力,而最快有機會在2014年就能達到這個重要的里程碑。而除了國際能見度大增之外,兩岸的合作也是另一個亮點! 以全球醫療產業的分布來說,仍以歐美為主要的戰場,包含醫療的費用、金額的補助等,都是全世界藥廠搶進該市場的重點;但不可諱言的,人均所得直線攀高的中國,除了財富的累積速度驚人之外,潛在的醫療商機也同樣水漲船高:不要說過幾年後中國的GDP將超越美國,現階段的中國早已經是全球醫療需求最大的國家,除了亞洲特有的疾病之外,包含糖尿病等文明病,中國的患病人數早已超乎想像,而後續的醫療成本及商機更是難以估計,因此除了積極和歐美藥廠合作之外,台灣的生技水準也早就是中國鎖定的合作對象。 在目前新藥研發公司中,已經和中國公司合作的就有包含泰宗、中天集團、中裕、太景、健亞、智擎等;疫苗廠則以國光為主要代表。其中具指標意義的是太景及泰宗,二家公司已經簽署具體的授權條件:分別取得2.7億人民幣授權金及12%上市銷售權利金、1400萬美金授權金及...

累積人氣

線上人數

追蹤本站